

“A man sees in the world what he carries in his heart.”
― 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, “Faust”
浪漫主義文學《浮士德》描寫人類生命中對於美、理想、真理的探尋
其中一段話:「一人眼中的世界乃心中所懷」
映證了藝術家們對創作的狂熱追求。他們對藝術的癡迷化作沃土,綻放出絢爛的作品。
清風藝廊於 8月5日至10月1日帶來國際群展 “Enchanted Bloom: The Artful Garden”
集結了跨越世代和國界的十位傑出藝術家
透過作品傳達他們堅定的藝術理念。
藝術家們以各自獨特的創作手法及媒材
呈現了不同的關注點,展現出豐富的情感
甚至對生命和人類的思考。

蔡志松 B. 1972 中國
蔡志松延續中國傳統美學符號,並以深思熟慮的方 式融入對歷史、當代議題和精神性的探討,進而形塑出一種獨特而鮮明的個人風格。蔡志松的雕塑展現了詩意和想像力的結合,巧妙地使用材料和造型,將靜謐與動感、傳統與現代相結合。對於當代材質的運用並非單純張揚,而是在深思熟慮之中展現出東方文化的含蓄姿態。
精選《家園》系列中三件代表作品展出。《家園》系列開始創作於2016年,主要探討以當代藝術形式演繹東方傳統文化精神的可能性,並以傳統題材為表現側重,倡導士大夫精神、闡述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,進一步探討生命的深層內涵。宛若文人畫一般,藉物抒情,傳達了對當世議題的思考及對和平的渴望。蔡志松用雕塑打造了一方淨土,將心中的烏托邦詩性呈現。

鶴與鹿充滿靈性與優雅,氣質高貴,既相對獨立又具群體意識。丹頂鶴與梅花鹿是珍稀物種,鶴與鹿中的極品,只在優越的自然環境中出沒。與獅子、老虎和馬的象征意義完全不同,鶴與鹿最能代表東方文化精神,仙氣十足,既通靈高貴又具有文人士大夫氣質,是如今富而不貴的中國社會應當提倡的風範。
鶴與鹿自古以來就是吉祥的化身,會讓人不自覺的聯想到福祿壽喜,雖然吉祥,但生活中卻不常見,充滿神秘色彩。
蔡志松
2017寫於北京
《迎》 75x45x100cm 不鏽鋼 2021
《周書》曰孔雀有九德:
顏貌端正、聲音清澈、行步翔序 、知時而行、
飲食知節 、常念知足、不分散 、不淫、知反覆。
《太平經》稱孔雀的儀態,可以作為模範,因其“行則有儀,飛則有次,動不失法”。
在中國古代傳說中孔雀為九雛中老六,是鳳凰眾子中最美麗的一個,也是最具傳奇色彩的一個。百鳥中以孔雀最為貌美,華麗奪目,霞光漫溢,百花為之羞容,雲彩為之失色。
孔雀也被認為是最有靈性的鳥,能夠選擇自己的終生伴侶,相守一生。有許多文學描述,最具代表性的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長篇敘事詩、樂府詩發展史上的高峰之作《孔雀東南飛》,該詩首句:“孔雀東南飛,五里一徘徊。”表達了焦仲卿對劉蘭芝至死不渝的愛情。
在古希臘神話中,有位主宰婚姻與生育女神,名為赫拉,是奧林匹斯十二神之一,集美貌、溫柔、慈愛於一身,被羅馬人稱為“帶領孩子看到光明之神”。赫拉在羅馬的象征是孔雀,因為這種有著五彩繽紛羽毛︑體現著滿身星鬥的鳥象征著美麗壯觀的夜空,而天空正是天后赫拉光彩照人的臉龐。
據說,在基督教最早期,孔雀被象征為耶穌覆活。
據說,在佛教密法中有孔雀明王本尊,其法是最早在漢地翻譯和傳播的密教經典。
在佛教三乘教法中,從低到高依層次分別對貪欲采取斷絕︑利用和轉化之法對治。
現實中的孔雀不僅形象與氣度不凡,且喜食毒物,毒性越大食後羽毛越美越亮,這種習性與能力異於常類,在紛繁覆雜的當下,探究孔雀具有普遍的現實意義和參考價值。
蔡志松
2018寫於北京

《升 3#》 69x52x123cm 不鏽鋼 2022

他的作品不僅表現了動物的物理形態,同時也體會了它們精神層面對人類的觸動。他重新從古代就能夠給人們以感動的動物形象,來體會它在現代的意義。一方面是非常理性的解剖,或者說對世界用科學的語言來進行理解。另 一方面,從全局的層面來理解這個世界,來理解每一個生靈如何在一個更大的世界里扮演他的角色。
——
Richard Vine 博士,《Art in America》美國藝術主編 、國際著名藝術批評家、中國當代藝術問題專家
《升 2#》 68x82x128cm 不鏽鋼鍍鈦 2020

B. 1982 英國
馬修・史東以多元創作風格和跨媒體的藝術實踐享譽國際。以打破固有框架為創作宗旨,展現出一種奔放而無拘束的創意。 自 2004 年畢業於倫敦坎伯韋爾藝術學院後即一鳴驚人,2016 年更獲邀於倫敦藝術殿堂「Somerset House 美術館」展出。史東的創作結合藝術家親手繪製的獨有性以及數位構建的可能性,並在他特有的混合式創作過程中創造出獨一無二的視覺體驗。2022 年起他更首次將最新的 AI 繪圖模型《DALL•E 2》技術導入自己的繪畫創作。 此次展出創作於 2023 年的九幅 AI 人工智能肖像畫,通過這種跨媒材的方式, Stone 對普遍不假思索地將 「模擬的創作美學」與 「數位生成藝術」做出區隔的敘事性提出質疑。藉由創作,史東闡述了「自身存在」及「數位生活」與人們非二元對立的論點。








517997246
517997270
1845187860
1845187866
1870783731

1845188046

1845188437

1845188721
